在湖北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背景下,如何突破“景区旅游”发展瓶颈、迈向“全域度假”?6月12日,在湖北仙桃沔阳小镇举办的“发现焕新·2025文旅生态创新大会”上,多位知名文旅行业企业创始人、品牌主理人围绕湖北度假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,提出以差异化选址为基础、政企民协同为架构、产业集群为抓手的破局思路,并推动乡村旅游向全产业链价值升级转型。
度假旅游:三维度构建特色发展范式
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指出,度假需兼具静谧小众属性与交通可达性,与观光(依赖极致景观)、休闲(依赖城市流量)有本质区别。湖北恩施、十堰北部山区的喀斯特地貌、原始森林等差异化景观,适合开发高端度假产品。
他建议构建“政府主导 运营商赋能 村集体组织 村民参与”的四位一体发展架构:政府牵头引入专业运营团队,解决社会资本前期投入大、回报周期长的顾虑;村集体组织村民改造闲置农房为主题民宿,依托特色市集销售农副产品,丰富消费场景。
针对度假产业淡旺季失衡问题,陈长春提出打造产业集群生态。建议在恩施、宜昌等核心板块推动民宿、餐饮、文创等业态集群化发展,通过政策吸引头部品牌与本地民宿形成矩阵,共享公共配套降低运营成本。可布局黄酒工坊、土家织锦体验馆等“轻资产”业态,形成“体验消费 重复购买”循环。数据显示,集群化运营可使游客停留时间延长1.5天,人均消费提升40%。
乡村旅游:跳出初级阶段,构建三产融合新生态
当前湖北乡村旅游多停留在采摘、农家乐等初级阶段。浙江呆村里总经理余家富建议借鉴浙江“柴窑面包书房”模式,将情绪价值与主题美学融入产品设计。以浙江衢州路里坑村为例,该村关停石灰窑后,将废弃资源“串成线”,打造矿山公园、“三衢诗集”民宿、岩洞餐厅、乡村艺术馆、羊棚咖啡馆等文旅项目,成为网红打卡地。
陈长春指出,湖北乡村旅游缺乏高附加值二产,可借鉴日本、台湾地区经验,将传统作坊升级为豆腐工坊、精油工坊等精品工坊,开发无添加食品、草木染文创等“城市稀缺品”。如日本香根温泉围绕“温泉鸡蛋”开发50余款产品,湖北可依托恩施富硒茶、潜江小龙虾等打造深加工商品,实现数倍溢价。
余家富提出“度假引流、乡村消费、农产品溢价”的全链条价值转化路径:以度假旅游建立差异化认知,带动观光、休闲产业发展,形成文旅消费闭环。
从恩施悬崖民宿到仙桃乡村市集,湖北文旅正处于转型关键期。唯有打破“观光依赖”,以度假旅游提升品质、乡村旅游夯实基底,方能实现从“旅游大省”到“旅游强省”的跨越,让荆楚山水成为心灵栖息地。